切换到宽版
  • 1537阅读
  • 0回复

[QQ新闻]从OICQ到微信 即时通讯不再“纯粹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离线Jason210
 
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2019-10-09

2011 年 1 月,张小龙和他 10 个人的团队在 iOS、Android 和 Symbian 系统上推出了微信 App。当时的微信只能发送文字信息,作为一款 IM 软件,微信在它的前辈 QQ 移动版面前,除了简洁之外并没有任何优势。直到 2011 年 5 月,微信上线了语音消息功能,结合后续推出的“摇一摇”功能,微信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。到 2012 年 3 月,微信用了 433 天,赢得第一个 1 亿用户。

初代专注于即时通讯的微信

2012 年 4 月,朋友圈上线,微信从此突破了即时通讯软件的单一定义,步入社交媒体领域。4 个月后,在日后颠覆了国内的媒体生态的公众号上线,彼时的微信,在诞生一年半后,已经完成了“生于社交,走向媒体”的迭代,而它并未停下前进和创新的脚步。

到了 2013 年,微信支付应运而生,和支付宝同场竞技,抢占用户电子支付的入口。那一年,微信把二维码贴到了大江南北。春节期间,微信根据中国文化推出了“红包”功能,吸引到大量用户绑定微信支付,微信支付继而对支付宝有了后发优势。它们的竞争,也让中国因此走在了移动支付和无现金化的前列。如今,购物、出行、搜索、问询……“扫一扫”成了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交互行为。从小商家到政厅,通过二维码结合公众号,微信打通了线上通讯和线下生活服平台。

也正是因此,为了拓展微信的服属性,2017 年微信“小程序”上线,两年时间,据微信的统计,小程序已覆盖超过 200 个细分行业,服超过 1000 亿人次用户,年交易增长超过 600%,创造了超过 5000 亿的商业价值。

语音消息、朋友圈、公众号、微信支付、红包、小程序……八年时间,微信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 IM 软件的定义,通过围绕着一个个功能进行产品迭代,微信逐渐成长为横跨通讯、社交、媒体、金融、服等多个领域的平台。它改变了许许多多的行业,也改变了你我的生活方式。微信即是工具,也是平台,如何肩负起一个“国民级应用”的社会责任,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,这将是微信未来将要思索的方向。

回顾中国互联网,上一个接近 10 亿活跃账户数的 IM 还是二十年前诞生的 QQ。作为微信的“兄弟产品”,QQ 没能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红利。截止到 2019 年,QQ 的月活跃账户数为 8.23 亿,与微信相差近 3 亿。但就时代统治力而言,QQ 这个现象级产品在 21 世纪之初也是无人可及的。

从 OICQ 到腾讯帝国

1999 年,一个名为 OpenICQ2000(简称 OICQ)的网上聊天工具上线,“ICQ”原意为“I seek you”,腾讯在 ICQ 前加了一个 O(Opening),OICQ 取意为“开放的 ICQ”,而它正式的中文名称则叫“中国网络寻呼机”。

OICQ 1999 年版本

在 web 1.0 的聊天室时代,尽管 ICQ 开创了“即时通讯”的概念,但把好友信息保存在主机的 ICQ,在当时家用电脑普及率极低的中国寸步难行。而 OICQ 结合了 BP 机呼叫功能、聊天室、一对一窗口对话三种通讯方式,最重要的是 OICQ 把用户资料储存在服器,通过 OICQ 号码就可以跨电脑登陆。OICQ 迅速席卷了中国互联网,也被 ICQ 母公司美国在线(AOL)发了律师函。2001 年,OICQ 被迫改名为 QQ,一个类似字母 Q 形的企鹅形象和朗朗上口的产品名称,就此 QQ 坐上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社交产品的第一把交椅。

在当年网上冲浪里,喜闻乐见的 QQ 头像

2000 年千禧年时,12.95 亿中国人中,有 1.8% 即近 2331 万人接入了互联网。2001 年 2 月,QQ 注册用户数就有 2000 万。

在互联网还停留在门户争霸的时代,腾讯凭借 QQ 这款通讯软件积攒的用户量,建立了腾讯网,马化腾用“门户+IM”的模式,利用 QQ 平台主动把新闻投递给用户,当新浪、网易、搜狐苦于在页面设计广告时,腾讯在 QQ 中加入一个新闻弹窗,让所有 QQ 用户“登录即接收”。在 2001 年,腾讯网成为中国排名前三的网站。

此后,围绕着 QQ 号逐渐形成了“QQ 生态”,QQ 从即时通讯延伸出了 QQ 游戏、QQ 秀、Q 币、QQ 会员、QQ 空间等服。随着家用电脑和宽带的普及,QQ 快速吸纳了大量的年轻用户,腾讯公司也在这些衍生服中扭亏为盈,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的龙头企业。而在 MSN 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后,QQ 则通过本土化、娱乐化、社区化几个方向的改进,吸纳了 MSN 的用户,在 2005 年 - 2010 年期间快速成长为覆盖年龄段的中国互联网第一社交产品。

在微信出现之前,QQ 是中国互联网即时通讯霸主

然而,随着微信的崛起以及用户群体的成长,QQ 的用户层也发生了改变。如今的 QQ 凭借着功能复杂、玩法繁多、更私密化,进而重新在青少年群体焕发生机,同时 QQ 也成为了腾讯系产品中的。

比起架构了电商帝国的阿里巴巴,腾讯系的产品在当代互联网生活中更像是“无处不在”。文娱领域有腾讯视频、微视、QQ 音乐、腾讯动漫;资讯领域的腾讯新闻、天天快报、腾讯体育;工具类的 QQ 浏览器、QQ 邮箱、QQ 输入法、手机管家、应用宝、腾讯地图;游戏领域的王者荣耀、QQ 游戏、奇迹暖暖等一系列从 PC 到手机游戏等庞大的游戏矩阵……尽管微信已经超越 QQ 成为腾讯系最具影响力的产品,但 QQ 号比起更私人、更常用的微信号,它作为一个年代久远,如今可能已经被边缘化的“网络身份标识”,在腾讯更强调文娱的版图中更可能作为用户入口的第一选择。

腾讯系产品

从“中国网络寻呼机”的 OICQ 到微信,中国的即时通讯软件从传递信息的工具,通过本土化的改良,发展成了集交流、资讯、娱乐、服、搜索等一体化的综合平台。即时通讯工具不像是没落的论坛或被淘汰的硬件,它们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换代。因为“即时通讯”的需求不会消亡,那么为满足这些需求而生的 IM 工具也将会生生不息。

快速回复
限100 字节
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,建议存为草稿
 
上一个 下一个